目录
理论专题
晚明时期书坛对苏轼书学思想的接受与突破吕佳慧;1-3
绘画研究
任伯年没骨花鸟画探究王巍然;4-6
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艺术特征陈浩;7-9
蒋兆和人物画中的悲剧美吴静;10-12
文艺以人传,作图以寄意——20世纪社会革命运动中何香凝绘画意识变迁刍论侯昕悦;13-15
论八大山人画面构成与汉字字形的潜在联系刘诗琪;16-18
中国画与水彩画表现技法的融合探讨那子寒;19-21
当代水彩画的精神和语言探索丁师淼;22-24
油画创作中的色彩应用与情感表现陈锐;25-27
中国画中的留白艺术探讨徐立新;28-30
传统中国画人物创作中色彩运用的基本特征及技巧杨冬梅;31-33
版画创作中互文性理论的应用研究李超然;34-36
尤恩·乌格罗肖像绘画中构成因素的分析杨逸;37-39
传统美术
基于敦煌壁画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研究王超;40-43
图案设计中融入中国画元素的价值钟瑞军;44-46
红山诸文化时期彩陶纹饰在高校设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王菲菲;47-49
高校漆画教学中的在地性艺术融合研究——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王巍衡;50-52
浅析颐和园造园艺术的美学意味刘晓茜;53-55
城市景观雕塑与城市环境的融合思考刘玉玖;56-58
现代陶艺的图像叙事行为方式研究王子夺;59-61
美术教学中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吴曦;62-64
艺术家风采
第八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65-68
清廉山西作品展69-74
一笔一墨绘就书法风骨 一撇一捺彰显法治精神——“翰墨书香·法治润心”书画作品展圆满结束75-76
美术设计
现代美术设计中民间美术艺术造型和色彩的应用研究顾中原;65-67
纸质材料在综合材料艺术中运用的研究冯昌华;68-70
基于信息化背景的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教学研究刘曼;71-73
山西传统民俗文化在艺术视觉设计中的探索与研究杜玥婷;李琰琰;张丽君;74-76
VI设计中图形的视觉魅力认识实践卢宁;潘蕊;77-79
文旅融合视域下的瑞昌竹编工艺文创灯具设计研究孔宾;80-82
新时代珠宝首饰设计问题研究邱明月;83-85
美术教育
艺术教育对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与作用李运天;马琳;86-88
红色文化在油画人物教学中的融入与表达王刚;彭静;89-91
师范专业认证背景下美术学专业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王丹;92-94
项目式学习在品牌视觉形象设计课程中的构建与实践探究罗佳;95-97
数字化时代下美术教育的模式创新胡馨雨;98-100
“互联网+”时代的大学书法教学研究刘春梅;101-103
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美术专业写生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研究张志英;姜广建;104-106
湖湘文化视域下高校资源与中小学美育融合创新发展路径探究——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李信;杨慧婷;朱元福;107-109
民办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“三融四维”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构建研究王财;110-112
“1+X”证书下“岗课赛证”融通的课程实践——以住宅室内设计课程为例李元吉;奚茜;何伟光;113-115
基于历代杜甫画像的美术教学探索张璇;116-118
新课改背景下艺术教育发展刍议张东辰;119-121
大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自主提升策略朱文颖;122-124
高职院校学前美术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林文良;125-127
合作学习应用于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探究邢亚妮;128-130
高校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实践研究张伟伟;131-133
民间美术课程价值及其作用机制——针对黄冈中学民间美术课的实证研究黎书宁;134-137
浅谈郑板桥绘画艺术观对当下公共艺术教育的启示李静静;138-140
工科院校美育教育研究宋兵;141-143
浅谈高职艺术设计项目化教学思维的革新邹柳笛;144-146
民间美术资源融入高职美术教学浅述李紫煊;147-149
智能移动终端视角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微课程设计探究——以“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漆艺文化”微课为例柴晶;庄园;蔡伟;150-152
高职院校美术教学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宋子健;153-155
基于在地优势下的少民地区高校设计专业教学设计探索——以《卡通形象设计》课程为例邵科;156-158
浅议如何在社团活动中运用云技术提高学生美术核心素养陈实;159-161
情绪的消解——社区美育体系构建的研究吴佳亿;162-164
书画新作
李盼笑作品李盼笑;165
刘峰作品刘峰;166
胡佳怡作品胡佳怡;167
李登文作品李登文;168
王学辉写生作品欣赏王学辉;2+169
双骥图张大千;170